“每个人的脸上,都藏着曾经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爱过的人。”
这句话,有点道理,但又何止是这样?!
1
不但你的脸上有这些内容,你的走路方式,肢体语言,声音,表情,衣着,写字的笔迹,乃至于你洗过的碗,做过的Excel文档,装修的房间,躺过的床……也都“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爱过的人。 ”
当你能真正“看见”一个人的时候,她就是全息的生命。
就像一根头发就带着我们全部的DNA一样,你所表现出的一切,所做的一切,都携带着你的全部过往经历,乃至于未来的消息,也蕴含其中。
每分每秒的时间流过你的身体,就变成了“你的”,被烙上了全部的,你的印记。
这个道理,就拿心理咨询来说明吧。
2
我们五个人,来到一个地下室。
这里是一个有500多年历史的工作室,伟大的艺术家切利尼,有个不朽的作品《帕尔修斯斩杀美杜莎》,这尊青铜雕塑就是在这间屋子诞生的,而现在,就摆在佛罗伦萨的广场上。
而几个月前,我们去到那里,是受到我的朋友,优秀的治疗师Sophia邀请,来体验“艺术心理治疗”。
这是一种相对前沿的心理治疗方法,虽然人们在很多年前已经开始尝试用绘画,音乐,雕塑等方式来治疗心理和生理疾病,但直到近年来,现代心理咨询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才开始关注和探索这种,走入人心的特殊方式。
我们小组四个人,跟着咨询师, 大体上,两种模式:
其一,共同读一段文字,Sophia挑选的是奥维德的《变形记》,描写古罗马神话的长诗,众神们的荒唐历史~
读过其中的一段故事之后,每个人可以选择画画或者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跟在场所有人描绘这种感受。
比如一次我们读到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懵懂的美少年海尔玛弗狄忒拒绝了仙子萨拉玛西斯的追求,任性的小姑娘为了能够强推小鲜肉,要求宙斯将他们的身体合二为一,成为了雌雄同体。
于是我们画出了这样一张画:
其二,共同看一张画,比如有一次Sophia挑选了著名的矫饰主义名作,帕米贾尼诺的《长颈圣母》:
我们每个人看完这幅画之后,依旧可以选择画画或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跟所有人分享,同时回答咨询师的提问。
这四个人的小组中,有两个专业美术学院研究生,自然选择画画,而我始终是个码字的人,选择的表达方式是古体诗。
就这样,即兴的画,即兴的写,然后拼成一组,或者,共同创作一幅画。
其实我非常喜欢大家的共同创作,可以在其中看见每个人:
- 自恋的人一定要画核心,疏离的人往往去描绘背景
- 依赖性强的人会更多依附于他人的创作,这里填一笔那里补一划
- 内心焦虑的人会把线条画的粗粝,或者运用充满冲突的意象
- 而饱受压抑的人,则可能会有爆发性甚至破坏性的笔法
凡此种种。
而当所有人都画完了,我就上去题诗,跟所有人都不一样,满足了我“不走寻常路”的土鳖心理~确实蛮有趣。
3
后来,我又接触到另一种非常规的先锋疗法——戏剧治疗。
这方面的先驱者蕾妮.伊姆娜 (Renee Emunah),曾任美国戏剧治疗协会会长,她把戏剧治疗的过程分成五个阶段:
戏剧性游戏:放松的,即兴的做一种表演游戏,就像小时候玩过家家一样,这个过程中,参与者会逐渐形成相互的信任,形成团体凝聚力。
情景演出:除了真实的饰演自己之外,开始进行一些角色互换的尝试和扮演,借助真实的碰撞,整合内心潜在的自我,释放压抑。
角色扮演:引入真实情景,人们在“假装”的世界中,开始共同面对困难,尝试努力,在舞台上,每个人的行为都会被聚焦和放大,你会在其中看到自己,也看到他人,并形成一些前所未有的冲击。
演出高峰:尝试再现一些真实的经历,儿时的创伤,家庭的冲突,感情的破裂,不断挣扎的过往……一一由戏剧的方式呈现在舞台上,让每个人在扮演中完成救赎。
戏剧性仪式:总结,谢幕,庆祝,彼此拥抱,祝福……表达和接纳彼此的欣喜和哀伤,然后走出戏剧,回归真实生活。
太抽象了是吧,举个简单的栗子,蕾妮书中的一个案例:
一名31岁男性,19时跳楼自杀未遂,从此坐轮椅,酗酒,失恋。
在心理剧中,第一阶段,他选择扮演叛逆的青少年,并在其中表现出种种复杂纠葛的情绪。
第二阶段时,他尝试扮演自己的严厉的父亲,不自觉的脱口而出“男生不应该跳舞,应该参加运动。 ”这样的情景唤醒了他童年在严苛家庭下的恐惧,愤怒和失望。
在第三阶段,他在剧中创作了一个正在自杀的雕塑,这样的创作,带着他开始重现过去的痛苦,但现在,他可以重新选择,逃避还是勇敢面对。
尤其让人动容的情节是,他在剧中只描绘两种情绪:愤怒与悲伤,他扮演着自己的愤怒,来排斥悲伤,因为他说自己无法忍受二者的并存,但当治疗师建议他跟“悲伤”互换时,他一直被压抑的,长年被深埋在内心的悲伤如潮水般,释放了出来。
这时,治疗师问:你的内心除了愤怒和悲伤,还有其它部分吗?他说:“没有,当然我也希望有。”“假如有的话,可能会是什么?”“接纳。”接下来,在扮演自己的“接纳”时,他泪水决堤。
最后的升华部分,治疗师在舞台上开了一家魔法商店,可以购买人类所有的情绪和特质。
他敲门进店,要购买“接纳”。
店员问:“你要买哪一种接纳?”
他说:“原谅式的接纳,原谅自己的那种……我要用‘原谅’和十九岁的自己对话。”
从此,这个承受了前半生无尽痛苦的生命,就这样,以宽恕,迎来了自己的新生。
4
所以,你看到了么?就是说,一个人无论做任何事,都是一种表达,表达的都是自己深层次的内心。
只要有人能够“看见”你,你的一切行为,无论画画,写字,唱歌,表演,还是传统的与咨询师谈话,都是一种真挚的袒露。
可以武断的说,一切治愈人心的本质,就是看见。
看见真实的自己,看见真实的他人,看见真实的世界。
这世界上没有病人,只有被看见的人,和不被看见的人。
我们的家人,恋人, 朋友,曾经在我们面前那样竭尽全力的“表演”,但我们就是视而不见。
我们看着镜子中的自己,那么彷徨,无助的挣扎,但我们依然视而不见。
正是因为看不见,
所以才忽略,才否定,才抗拒,才掩饰,
然后才痛苦,才委屈,才纠结,才恐惧。
而看见之后,就是接纳,谅解,尊重与爱。
别问我怎样做才能“看见”,如果真有那把万能钥匙,心理学就不用搞出这么多七七八八的疗法,佛家也用不着八万四千法门了。
离开那个小房间,诚挚的走到阳光下吧,波光粼粼,水流清澈处,你就会照见自己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