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没有哲学?傅佩荣:庄子的四个字抵得上西哲2000年的智慧

文章来源:头条号-问道华夏

西哲对中国文化的错误认知:具象化的事理算不上哲学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断言中国文化没有成形的哲学,孔子的思想着重于实务操作,他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易经》虽有哲学思维的萌芽,但依然是以卜筮操作为主。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在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削足适履,强行将中国传统文化塞进西方哲学的鞋子里,实在塞不进去就忍痛割爱,或者为了双方含义更好地对应,就为中国特有传统思想的概念或术语,添加进来西哲的内容含义,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变质变味。这就像国内习以为常的以儒解道,以佛解道的做法一样。

“中国传统文化”也许并不能称为哲学

但是随着中国的中西文化的碰撞磨合,中国文化的内在魅力也早被世界所接受。德国明斯特大学教授赫伯特.曼纽什指出:“公正地说,这个世界的精神孕育者,应当是柏拉图和老子,亚里士多德和庄子。可惜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哲学著作总是习惯于仅提欧洲古代的一些哲学家,却忽视了老子的《道德经》,从而很不明智地拒绝了一种对欧洲文化的极为重要的源泉”。

法国哲学家德希达承认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他说:在西欧文化之外存在着同样具有尊严的各种思想与知识,但将它们叫作哲学是不合理的。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国的思想、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科学等等没有问题,但以西方哲学的视角审视中国思想,显然不公允。

中国没有哲学?傅佩荣:庄子的四个字抵得上西哲2000年的智慧

孔子与孟子

世界各大文明都有自己专属的思想文化及其特殊价值,“哲学”是欧洲文明的专属名词。老庄、孔孟等思想不能用西哲来套,因为他们是在中国的特殊历史思想脉络下,所独立发展出来的思想文化,这是“道法自然”的结果,其内容与价值,都是不能也不应由源自古希腊的“哲学”二字所能容纳和概括的。

中西方思路不同,但智慧是相通的,庄子四个字就回答了西方2000多年的哲学难题

在“欧洲中心论”的西方,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信仰崩塌,使他们开始低下高昂的头颅,开始反思西方文化的缺陷,英国思想家沙里斯认为“前进的唯一道路是转过身来,重新面向东方,带着对它的兴趣以及对其深远意义的理解离开西方的污秽,朝着神圣的东方前进”。

但是,台湾大学傅佩荣教授认为西方的认知远远不够。他说:老子列子孔子荀孟且不说,就一个庄子的四个字“未始有物”,就解决了西方哲学界2600年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

那么庄子的“未始有物”解决了西方哲学的什么问题呢?

西方哲学从“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就一直是二元论主导着西方的思想领域,而且对“世界为什么是有而不是无”这一根本问题,进行了不断的争论,没有一个哲学家做出了终极的回答。

亚里士多德与庄子同时代,都是各自国家那个时期的集大成者,“一代宗儒”钱穆先生说,西方文化就那一盏灯,而中国文化是满天星,灭了一盏,还有一大片。中国诸子百家中的一个道家,道家中的一个庄子,就足够照亮西方了。

中国没有哲学?傅佩荣:庄子的四个字抵得上西哲2000年的智慧

文哲庄子

“未始有物”是什么意思?庄子说:宇宙起初并不存在具体的“事物”,至今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有无,只是你自己的认识,是你的主观判断造成的世界两分。

在道家思想里,道体虚且无,虚是极大,空阔无边;无是极小。虚和无,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两个极端。因为虚无,故能包容万物。

虚无是一种状态,既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它无始无终,作为存在,它是永恒的。在永恒的状态下,没有人类认识中的有无、高下、始终等等概念,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并成为对立方的的条件和依据。

这是中国道家的特有概念,也是道家思想的最高境界。人类的最高智慧就是抵达虚无之门,神交万物,诸象化一。

西方水土培养了西方人的“二元论”思维,认为世界由“心”和“物”两个相互独立的主体主宰着,或者要么是“心”主宰着世界,要么是“物”主宰着世界,非此即彼。

比如柏拉图的理念与事物,康德的本体与现象,笛卡尔的心与物等等,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意识和物质两个相互独立实体,二者不能转化,不可调和。这种思想宗教上的反映,则是善与恶两股力量的绝对对立。中国没有哲学?傅佩荣:庄子的四个字抵得上西哲2000年的智慧

万物为一

道家思想将“心物”合二为一,消解了“心物”的认识对立,为解决“二元论”提供了中国方案。所以,英国当代哲学家克拉克说:“道家挑战了非此即彼的简单化思维原则,提供新话语、新洞识、新范式,有助于西方人灵肉二元论的克服,对诊治西方虚无主义的顽症具有显著疗效。”

道家思想对西方价值观的颠覆

美国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花了50年时间,在1975年完成了11卷的皇皇巨著《世界文明史》,书中内容涵盖世界文明各个领域。中国没有哲学?傅佩荣:庄子的四个字抵得上西哲2000年的智慧

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

他在书中写道:“或许除了《道德经》,我们要将焚毁所有的书籍。”

那么,道家思想是怎么影响西方价值观的呢?

西方人从哲学之父泰勒斯开始,就一直把探寻世界的本原作为哲学家的使命,赫拉克利特把世界的本源称作“逻各斯”,他们认为逻各斯是万事万物的理性和规则,类似于中国道家的“道”的部分含义,因为在西方世界里,逻各斯只是可以被理解的那一部分,并不包括最权威的“神”。

因此,在逻各斯与“神”之间,就有了冲突。正像海德格尔所说:把“存在本身”和“存在概念”割裂开了,2000多年找不到解决的出路。

而道家的“道”,超越万物和上帝神,它是超然的独立不改的,它是“天地母”“象帝先”,它跟万物不是对立的,而是紧密相联的,这个纽带就是“德”,“道生之,德畜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因此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相反,如果万物与道分离,“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

“一”就是整体性,是万物合道为“一”,西方“二元论”的要害在于将“心物”天然地对立起来,因此找不到“一”的结合处。

庄子说“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什么“物”,这样的认识境界到顶了,尽善尽美了,是不能再高的了。此等境界不存在“有”“无”之分,也就不存在西方世界所谓的“世界为什么是有而不是无”的问题。

这还没完。为了完整说明这一命题的深刻含义,庄子继续说:“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

就是说,比“未始有物”的认识观次一等的是,认为世界之初是存在“物”的,而万事万物依然没有区分和界线。

还有第三等境界,认为天地万物是有差别的,但也只是承认事物的多样性,却不存在是非之别。

一旦对立观念出现,大道就被蒙蔽,则会人为地割裂“道”的统一、整体和全面性原则。

大道就像一个健全的人体,耳口鼻都有它的知觉功能,当取其一耳、或一眼,或一口,就以为自己得“道”了,这个人也就被分割了,不完整了。“道术为天下裂”说的正是正是“二元论”的缺陷所在。

认知

睡觉做梦正在防止你“沉迷现实,无法自拔”

2021-6-24 16:02:01

抉择易相

易经:暗藏大智慧的人,都善于等待最佳的时机,不会鲁莽行事

2021-10-11 9:19:4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