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龙易晓诀
大凡看地,以龙为主,毋论横龙、直龙、骑龙、回龙,或贵或贱,总于发祖山察之。盖山之有祖,亦犹木之有根,水之有源,根深叶茂,源远流长,自然之理也。
自结穴处至发祖之山,或有数里、数十里、数百千里之殊,则所荫者亦有小富贵、大富贵、郡县都会之异。然此山必须巍峨迥异,秀拔独尊。其间火星结成者居多,形象所喝为龙楼凤阁、冲霄凤盖、天旗之类;又有不拘于火星,而或为涨天水、凑天土、献天金、冲天木、宝殿、宝座飞仙飞龙之类者。总之,如鹤立鸡群于众山之中,独见其轩昂者是也。此处于中心出脉,起伏开帐,是名辞楼下殿,如人之受爵王朝而奉命出使也。此下则重重穿帐过峡,不嫌其多。盖剥换愈多,则龙气愈清秀,所荫亦富泽绵远。又要知穿帐、过峡二者不同,穿帐是伏而即起,其伏下连接之处无甚形迹,不过毋使风吹足矣,两旁即有遮护,亦只是有送无迎;至于过峡,乃龙现真形之地,定要留心细察,第一以蜂腰鹤膝、细而有力者为真。其余则又有穿田、过渡水、过串珠、过柳叶、过双龙、过合气、过工字、过天虹、过王字、过天池、过草蛇灰线、蛛丝马迹、藕断丝连等之类,不一而足,总以活泼、秀丽、短细为佳。切忌臃肿散漫、蠢直偏枯、风吹水劫、穿凿损伤。又要两傍有送有迎,或外山来拱,本龙枝脚来护,或有日月圭笏、旗鼓剑印、仓库罗星种种贵器护卫,方为全美,青田①所谓“天弧天角龙欲渡”是也。盖穿帐乃龙之曲折脱卸,或转东转西,其字向不能一定;而过峡之字向,与祖山出脉及到头出穴入首处,俱是一样字向,方是此龙之正结。至于土色气味,与过峡处亦是相同,如人之祖、父、子、孙一脉相承。且此处中出,则脉前去结穴,即在其中,左出穴则在左,右出穴即在右。左边贵器多而右边不足,则到头结穴亦必是龙强虎弱;右边护卫众而左边甚少,则到头结穴亦必是虎胜龙差。其结地大小,于此已可概见,切不可将穿帐、过峡混作一堆,糊涂看过。
至若少祖山,因来龙既长,离祖已远,将欲作结,忽起高大山峦,谓之少祖。倘此山虽高大却去穴尚远,犹有分去枝脉,则此山乃正龙之驻驿山,是分去支龙之祖山。而正龙前去,必另起少祖山方结穴,廖公所谓“二三节内穴星成,福力实非轻,节数远时福力少,再起祖方妙。”盖恐远则气轻力弱也。自少祖山之下二三节之间,则谓之父母山,至到头之际,其细小处,谓之束气,青田所谓“万物结果先有蒂”,即是此也。束气之后,又起尖圆方正凸堆,谓之胎息,亦称胎星,青田所谓“尖圆方正龙入向”者即此。此二三节与少祖以前不同,少祖以前,如贵人之在路,两傍有送有迎;此处则如贵人将升堂,而奴仆无不趋承,故止有送而无迎,所谓“挠掉向前龙已住”即此,此处离穴甚近,应验极速,最为紧要,务要束气清真,转变秀丽,则其融结方真。又要仔细看其入首处,必须丰肥圆满,如阴阳牝牡二窍之上,其小腹无不圆满。再将罗经内盘看此处在某字上,系四局中乙、辛、丁、癸,何龙之生旺之地。坐其生旺,避其八煞,依法葬下,则真气真脉,尽为我用。大地大发,小地小发,万无一失。
(简释)① 青田:即指刘基。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今浙江青田)人,元朝元统年间进士。明朝朱元璋称帝后,受重用,曾参与明朝诸如科举、刑法、乐礼等大典的制定。民间流传许多刘基有关风水的故事,并被尊为一代风水堪舆大师。民间有刘基的《堪舆漫兴》流传,无序无跋,疑为后人托刘基之名而作。
这一节是讲龙的各种迹象,细致明白,学地理者应该认真体会,得其要领。
龙起于山,因此无论是哪种形象的龙脉,要先察看它的起生之山,自发祖之山到结穴之处,有的绵延数里,有的绵延数十里,乃至数千里。不管龙脉长短,它起生之山一定要巍峨挺拔,秀出群山为最佳,好比鹤立鸡群。由引起脉,起伏宛转,穿帐过峡。过峡的气象以蜂腰鹤膝、细而有力为最佳,其余的还有过田、过水等现象。要看龙脉是否活泼有生气,最忌臃肿蠢粗,再则龙脉两边最好有送有迎,送迎者不拘于山峰林木,多则更好。龙身不论何等弯曲回旋,有些关健之处一定要仔细审查,比如过峡的字向,出穴入首的字向,一定要与祖山出脉的字向一致。倘若过峡、入首时的字向与出脉字向各不一致,就象是祖、父、子、孙不能一脉相承,不是吉兆。
龙脉既然由来甚远,其间不可能坦坦荡荡,一泻千里,由此要细察其行脉中的种种迹象优劣。如龙脉出发祖山已远,便有高大山峦隆起,这是行龙结作之处,称为少祖山。若少祖山离结穴之处依旧很远,那么此山再分龙脉,此山便成为分支龙的祖山。少祖之后,便到过峡之处,叫束气,束气之后,又会遇到凸起的土堆或石堆,这叫胎星,又称胎息。一要看这凸堆是否尖园方正,二要看凸堆是否只送无迎。符合这两点才是生发之象。而后至入首处,求其丰肥圆满,再用罗盘内盘测出此处在哪一个字上,坐其生旺,避其八煞,依法下葬,万无一失。【三合风水】寻龙妙诀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